[转载]加入中国电信六年,我收获了什么?网路之家3月19日 04:24更新关注84 关于我的职业生涯,印象最深的事,要从加入中国电信前说起。 参加校招是在17年的国庆后,那时候我的重心在于怎么捣鼓些稀奇古怪的事情,比如公众号,比如玩游戏,投递简历也是拖延到了截止日期的前几天,才认真注册了账号,填写了简历,成功发送。 一周后,当我来到浙大的笔试考场时,我发现我的竞争对手,清一色都是浙大起步的尖子生,心顿凉了半截,当时想着,这么多高手,我该怎么办才好?这样的疑问,直到上班了好几年,才坦然自洽。但是也令我深深遗憾一件事:如果早在高中再认真一点,读个好大学,可能职业生涯就会顺利得多。 笔试题目还记得是90道选择题,10道英语完形填空。然而记忆最深的,还数浙大玉泉校区门口的那家墨西哥菜——Mojito(现在可能改名了),而后数年,每当我遇到一些重大节点或和同事去出差,我都会去那平静地坐一会,点一个牛肉汉堡,来一杯Mojito。 面试过程就概不赘述,大学生没什么经验,都是围绕着一些实习项目的经验来问,尤其多问了一些公众号运营的事,让我觉得,我可能还可以靠这个本事出彩一点,结果我发现我想多了。 18年的寒假,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假期,那会抖音刚兴起,平台也不像现在充斥着一些有的没的的内容,我每天会做的事情,就是窝在被窝里刷抖音,看些外面的世界和风景,直到憋不住尿才从被窝里冲出来,再冲回去继续刷。 开了学,因为工作已定的事情,毕业论文也写得差不多了,就不像别的同学那样还要找工作,还要实习什么的。就每天待在家里看书、打游戏,上网冲浪。 回想当时,对比现在,当时的我真的单纯且幸运。人生最极致的享受,不过如此。 数间茅舍,藏书万卷,投老村家。 山中何事?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 春夏之交,印象最深的是为数不多看的一部选秀节目:《创造101》,这是我最深的印象。那时候每期必看,感觉的选秀节目的开端,亦是巅峰。 跨过六月的尾巴,清理了宿舍,把行李打包回家,把有些有用的东西和辅导书赠与学弟,然后搓搓手,与学生时代依依不舍,加入了至今奋斗的大家庭。 18年整个上半年,那是段我人生中,为数不多回忆起来只会感觉,如同围炉煮茶般轻松愉快的时光。 一眨眼到了七月,每天都有些惴惴不安,迟迟不发上班的通知,心里又想着短途出游一下。 然后,就突然通知上班了,我以为临时通知这种事情很随机,但是没想到在电信,是个很正常的事情。当时太年轻,没想过以后会有无穷无尽的临时,临时要开会,临时要培训,临时要做方案,要投标。 度过了简短的轮岗,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校园营销,有一刹那,恍如隔世,仿佛我还没毕业,这也是一种返照吧。 随后又马上回到杭州,开始了新员工培训,省城的平台就是不一样,就算是听口号,听别人的故事,也能令人热血沸腾,感觉能在中国电信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。 到了中秋国庆,接到了通知,放完假,要去县区分公司报到了。 于是来到陌生的地方,老爸开着车把我送到隔壁县,就如同四年前,送我去上大学一样,陌生又新鲜。我还记得,车里电台,放了一首王菲的《人间》。 到宿舍放好东西,老妈帮我收拾好房间,叮嘱我,到新地方,乖一点,多学一点,工作了,跟读书不一样的,什么都要自己学,别人不会教你。 “多回家看看,爸爸妈妈也会想你的,好好上班,注意身体!” “知道了,爱你老妈,明天见。” 上班给我先安排到了营业厅实习,第一件事是迎宾,引导进营业厅的客户,了解他们想要办理的业务,然后取号。 再是坐在柜台后,跟营业员学着如何与用户沟通,通过系统办理业务,甚至是处理疑难杂症、各种投诉和矛盾。 有时候还要帮着看营业厅门口用户停的车,交警会不会来贴罚单。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,我每天工作间隙,还是玩手机,下班了,往网吧一钻,玩累了,到宿舍,倒头就睡。 其实那时候的我,都没准备好要做什么,也不知道要做什么,但如同人生大多数时刻一样,不可能让你准备好了才出发。 如同李安的《饮食男女》:人生不像做饭,不能等万事俱备了才下锅。 那个时候待在营业厅,单调乏味,也不知道何去何从,每天的注意力到最后只剩下快点下班,去网吧打两把游戏。 因为在隔壁县的原因,远离了原先的社交圈,朋友约我玩,不太方便,也愈发觉得孤单了起来。 有时候会责问自己,要是读个好一点的大学或者努努力考个研,就不必被分到县区,不必每天如此无聊,无所事事。 到了19年,接到通知,去支局做客户经理了,我当时想着,既然来到了这里,那就好好干吧,远离爹妈,还省的唠叨,自由自在的,就当重新读了个大学吧。 但是业务指标压力是难以想象的,我当时没有像现在注意力宽泛,支局长的指标下来,完不成,态度难免有些恶劣,我就会感觉是针对我这个外来户。我也时常抱怨,要是我没分到县区,待在自己的地市,可能通过同学、朋友的社交关系,也能拉到一些业务,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。 也会觉得怀才不遇,啊,为什么不让我做我擅长的事情,非要逼着我做我不会的事情呢。我能写公众号啊,为什么不让我做做宣传什么的,都互联网时代了,还通过传统方式招揽客户,这真的有效吗? 我有时候也责怪自己,性格内向,不肯主动去推销产品,也许这就是“读书人的长衫”吧。 由于产生了抵触心态,我也开始封闭了自身,确实,有些人不能做绩效显性的事情,太容易导致挫败感。 随后在县区的两年,称得上摆烂,由于营销活动与日俱增,还要去各个村镇到处跑,每天跨县区上班,早出晚归,内心多少有不满,但是又无力改变。有时候冒着风雨在站台等回家的城乡公交,心里不自觉的就会有团怒火,哎,我也太倒霉了吧,公司一点都不体谅我的实际情况,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,真的值得吗?那时真想,不干了。 只记得在县区的最后一段时光,是21年的夏天,很热。直到落叶了,我才回到了故乡。 来到了新部门,遇到了温和的同事和领导,才算慢慢找准了自己的方向。虽然有时也会因为办事不力遭受严厉的批评,但是我却没觉得不适。 才明白,人和人的碰撞冲突,有时候未必来自于底层的人性和三观,兴许只是成长轨迹不同,造就的处事方式不同罢了。不用把产生的小矛盾想得问题这么重,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非原则性问题真上升不到什么深仇大恨。你一开始拿偏见去看人,别人也会用滤镜看你。 去年,认识了一位从县区来的小伙伴,他也发出了我五年前一样的抱怨,要是做销售,还不如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,好起步。 我便对于从前客户经理从没做好这件事,释怀了。有时候遇到一些困难,我又会对自己说:我自己以前觉得死活完不成的销售任务,虽然完不成,但我还是熬过来了,这算什么。 21年下半年,开始了我的项目经理生涯。 从一个角色转换成另一个角色,有些不适应,就像我大学专业是西班牙语,来到运营商,完全专业不对口,做销售,也是一道难关。 从销售转项目经理,更是难上加难。 但是上天只会授予你能跨越的考验,这句话出自日剧《仁医》,至今鼓舞着我。 对于项目管理这件事,我一开始从来没想过,电信会有这方面的业务。长期浸润在套餐、宽带世界中的我,由于负面思想,眼界和思路变得狭隘。ICT、系统、平台这些词汇,概念对我来说还是太超前了。 但是做好一个项目经理,真的很需要综合性的思维。 由于之前的惯性,直到这两年,我才算逐渐掌握了一些项目经理的方法。比如如何精确捕捉用户的需求,协调项目的进度,提高成员的效率,诸如此类。其实项目管理,大多数时候也是人和人沟通的问题。 再是通过深究产品,最终悟到坚持长期主义的重要性。 19年做客户经理时,参加过天翼云产品的培训,当时因为感兴趣的原因,听得很认真,也促进了几单业务,但是对于产品的理解,仅限于表面和销售话术。 然后到了23年,遇到一个云服务器问题的时候,我茫然了,虚拟化一类的概念我从来没有听说过,更别提VMware这些工具了,当时的应对措施就是到处瞎问,最后请厂家帮忙解决了问题。 当时最后悔的,就是没有在每次产品培训的时候,去了解产品的底层架构,使用场景,适用人群。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错,但是拥抱新鲜的外界,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城堡。 问题处理完毕,我就开始自己主动研究虚拟化的问题,手头上有很多闲置的资源,我就通过不断“骚扰”厂家和同事的方式,带着目的去问问题。 从云主机配置如何与用户需求匹配,到虚拟化如何提高运行效率,到后来的网络安全、视联网、人工智能模型本地部署,我学会了很多。 到最后才发现,坚持和长期主义,不用赋予太多的感想,就是简单的硬着头皮上,干,就完事了。 年初DeepSeek刚问世时,我就在想,如何利用闲置的服务器资源,在没有GPU的情况下,跑通满血版的DeepSeek-R1满血版,再加上AI热潮,显卡的价格不仅居高不下,也是有价无市,如何用尽可能低的成本部署高参数的模型,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。 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更改exsi的配置,系统限制96核cpu,我就调到96核,整套服务器集群剩余内存2.5T(没看错,确实是TB级),我就调到2T。下载模型速度慢,我就找加速器,直到部署完成。 部署完了之后,运行起来动不动就宕机,我就上CSDN和B站查阅相关的资料,发现还真有类似用CPU跑满血版的案例,我就直接在楼主和up主下面评论,各种发私信,也感谢他们耐心回答,告知我如何调参数,改配置,优化虚拟机运行效率,将大模型直接部署在内存里,甚至远程指导。 总算部署成功后,我想,在有限条件下,尽可能实现客户需求,也算是项目经理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吧。 到最后,也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卷:了解了AI大模型的各种具体部署方式,如何对接用户的需求,如何帮用户调试参数,建立和接入本地的知识库。 如同获取驾照才是学会开车的第一步一样,前面的六年过去了,我才知道,该如何走下去:去打磨自己的业务能力,多了解一些专业知识的底层逻辑(比如网络架构、计算机语言),才能走得长远。 总结一下我这六年来的感想吧: 1、与人为善,毕竟我们是服务行业,不论是同事、领导还是客户、他们只是扮演这个角色,他们对你的好和坏,是角色属性决定的,不一定真实代表了他们对你的看法,做好角色扮演和隔离,不要带入个人情绪是最重要的。 2、不断学习,打磨自己的能力,扮演什么样的角色,就尽可能掌握这个角色所需要的技能。也要在本角色外,培养自己的技能,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,才能获取更高价值的回报。 3、坚持到底,做很多事短期会有阵痛,但是长期来看,可能会有回报,最次,不过烟消云散。出来混,最重要的是出来,做很多事,最重要的不是做好,是先开始做,就像学习。 往回看,人生没多少个六年。往后看,至少,我知道了,还有好长的路要走。 时如逝水,如箭离弦,永不回头。 作者原文点击查看 © 版权声明本页面信息版权归本站所有; 服务提示:将本人实名电话卡出租、转卖、销售给他人属于违法行为;THE END默认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收藏